首页

黑冰女王踩踏

时间:2025-05-29 14:07:30 作者:“越过山丘,却发现无人等候……”这段获奖感言,刷屏了! 浏览量:82160

  中新社呼伦贝尔2月20日电(记者 邢翀)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冰壶混双公开组比赛20日迎来决赛,黑龙江队和福建队战至加时局,最终老将巴德鑫和姜懿伦经验更胜一筹,代表黑龙江队以7:6险胜王智宇/朱泽仰旭夺冠,首次参加全国冬运会的福建冰壶队获得亚军,也创造了历史。男子冰球青年组比赛中,香港队以9:3击败吉林队,取得两连胜。

  福建冰壶队2023年首次亮相国内比赛,是福建省历史上首支冰雪项目省队。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,首次参加冬运会,福建队便在混双循环赛阶段获得7胜2负的成绩,排名积分榜第二晋级半决赛,又通过加局以8:7险胜北京队挺进决赛。

  当天决赛前六局,双方战成4:4平;第七局,黑龙江队最后一壶错失“双飞”机会,让对手拿下2分;姜懿伦在第八局顶住压力,最后一壶发挥稳定投入“圆心”,比分来到6:6平,两队进入加局。

  在加时局,福建队王智宇将本方得分壶打出界外,队友朱泽仰旭最后也未能旋壶入营,实战经验更为丰富的黑龙江队抓住对手失误,以1分优势惊险获胜。“对手的体能比我们强一些,我们就是沉住气,凭借经验,尽量将比赛拖到最后,看谁更紧张。”巴德鑫说。

2月20日,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冰壶(公开组)混合双人决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举行。由巴德鑫和姜懿伦组成的黑龙江队通过加局赛,以7比6的比分险胜福建队王智宇/朱泽仰旭,夺得金牌。图为黑龙江队(中)登上领奖台。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

  福建队在决赛中曾三度领先,最终无缘冠军虽然略显遗憾,但教练李鸿博表示,收获亚军已是意外之喜。“两位队员发挥得非常好,每一场都打得比较稳定。”他还说,福建队目前以联合培养和人才引进为主,“十四冬”赛事后,将更加注重福建本土运动员的培养。

  冰球男子青年组比赛继续进行,香港队继首战4:1战胜天津队后,再度取得一场胜利,以9:3大比分击败吉林队,获得了开赛以来的两连胜。

  这场比赛中,香港队郑安喆打进两球,还送出一记助攻。赛后他表示,这场比赛队伍打得很好,从第一节开始就给对手施压,很快就制造出一些机会,取得了进球。

  这是香港队首次参加冬运会青年组冰球比赛,接连战胜天津队和吉林队,也让队伍更加有信心。他们透露,冬运会目标是打进前四名。接下来,香港冰球队还将对阵东道主内蒙古队。

  受大风天气影响,原定于20日在扎兰屯赛区开赛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、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两项赛事推迟举行。据介绍,由于20日气温较低,又伴随大风,体感温度较低,考虑到运动员比赛安全等因素,执委会决定暂时推迟原定比赛。冬奥冠军苏翊鸣的冬运会赛场首秀也将因此推迟。

  在凉城赛区,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决出了男女公开组和青年组共4枚金牌。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是一项展现运动员速度、技巧、爆发力和平衡力等综合能力的竞速项目,因此竞争十分激烈。女子公开组决赛中,黑龙江队张雪莲从最后一个波浪坡跳跃后,撞向几乎并驾齐驱的四川队选手潘禹辰,导致后者摔倒在地。尽管张雪莲首先滑过终点,但裁判组判罚张雪莲冲撞犯规获得银牌,潘禹辰获得金牌。

  “十四冬”花样滑冰公开组赛事将于21日拉开战幕,20日各支队伍进行了赛前公开训练,参加过北京冬奥会的金博洋、柳鑫宇、王诗玥等选手纷纷亮相。花滑劲旅北京队以国家队主力为班底的豪华阵容出战“十四冬”,在多个项目中具有竞争力,四川、广东、香港等队伍也具有夺牌实力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探访浙江万亩“未来农场”:新技术激活中医药产业

同年11月21日,银河航天又披露了一款形似太空飞毯的卫星。这种相控阵天线和太阳翼一体化的通信卫星,同时拥有巨大的天线面积和强大的能源系统,将用于支持手机直连卫星的宽带通信需求。

中国发布基于嫦娥工程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

青岛8月12日电(胡耀杰 王宇轩)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青岛能源所”)12日与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签订合作协议。双方将围绕生物能源、牧草育种、土地治理等领域,通过共享科研资源,共同探索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创新方案。

南海开渔期间琼州海峡省际客滚运输将停运10小时

在这种极端状况出现之前,人类作者还是无须太担心。因为人的生命体验依然是无价之宝。伯竑桥认为,“当AI的学习速度远高于人类通过代际更迭推动的知识体系更新以后,便只有真正的生命体验是唯一区别于人类艺术和AI产品的那条线。”

鲐背老人忆峥嵘岁月:从军救国进军校 晚年书信再续黄埔情

“地”是根本。中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资源,养育了世界近1/5的人口,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严守耕地红线,建设高标准农田,是习近平一再强调的重中之重。

王永庆谈歼-35A设计:细节体现了设计师的高度智慧

焦雅辉指出,国家卫生健康委紧紧围绕“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”的制度框架,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,以常见病、多发病、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,不断完善顶层设计,构建更加科学的分级诊疗格局。截至到2023年底,全国共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.8万余个,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达到3032.17万,较2022年增长了9.7%,其中上转人次1559.97万,较2022年下降4.4%,下转人次数1472.2万,较2022年增长了29.9%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